拼音系統

常用拼音系統

香港政府採用的拼音系統

十九世紀末,香港已成為英國殖民地,來廣東傳教的歐美傳教士愈來愈多。為了把聖經翻成粵語拼音文字,全中國的宣教士在1888年召開研討會,制定「標準羅馬拼音方案」(Standard Romanization)。 時至今日,香港政府採用的拼音系統(例如:地名、人名)仍然受該方案影響。

註: 其實香港政府並没有統一的拼音系統,它採用的注音主要受 Eitel / Dyer-BallStandard Romanization 系統影響

黃鍚凌方案

1951年,黃鍚凌在香港大學教授外國人粵語,利用國際音標制定新的粵語拼音系統。他編寫的《粵音韻彙》深受香港教育界歡迎及使用,學者稱之為「黃鍚凌方案」。

耶魯拼音方案

1952年,黃伯飛(Paker Po-fei Huang)和 Gerald P. Kok 在耶魯大學開設廣東話課程,制訂「耶魯方案」。

1963年,黃伯飛在香港中文大學教授外國人粵語,自此粵語教材及詞典多採用該方案。

教育學院粵語拼音方案

1990年,香港教育署出版《常用字廣州話讀音表》,用數字標聲調,該方案為香港教育學院所採用。中文大學普通話教育硑究中心《港式廣州話詞典》、《廣州音北京音對應手冊》等也採用該系統。

粵語拼音方案

1993年,香港語言學學會制定「粵語拼音方案」,用拉丁字母及數字注音,目的是為了統一粵語拼音及方便電腦鍵盤輸入。該方案得到政府、學界及商界的支持。

本教程採用系統

從1828年第一個粵語拼音方案到最近的一個(1993年),現可考知影響較大的粵語拼音方案一共有十二個。在這將近二百年間,不同拼音方案所採用的注音方式有很大的分別。

現時香港流行的幾個常用方案有:香港政府方案、黃錫凌方案、教院式方案、耶魯拼音方案及香港語言學學會粵語拼音方案。

由於香港語言學學會制定的粵語拼音方案不但專業,而且輸入法易學、易用,具有「讀得出,找得到,打得快」的優點,故中文大學自學中心粵語教程參考採用該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