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 英文單數名詞前要帶定冠詞(the)或無定冠詞(a, an)。“The”在某些語境裡可以翻譯為「那」,如he is the man翻作「他就是那人。」而a, an則往往翻譯為數詞「一」。由於現代漢語數詞與名詞之間要加上量詞,因此在翻譯作品裡大量出現用「一+量詞」修飾名詞的文句。
- 其實,漢語很多時並不需要用「一+量詞」來修飾名詞。
以下是「一+量詞」的主要用法:
- 強調事物的數量。舉個例,拿「小明臉皮薄得很,受不了一句重話」和「小明臉皮薄得很,受不了重話」相比較,前者加上「一句」強調小明連一句重話也受不了,語氣比後者強。
- 不強調事物數量時,一般不會用「一+量詞」來修飾名詞,又或省去「一」而只用量詞。如「今天家裡來了客人」或「今天家裡來了位客人」,跟「今天家裡只來了一位客人」相比對,就會發現後者強調人數之少。
- 把「一+量詞」放在賓語前,可以提示賓語是名詞或名詞詞組,尤其適用於當賓語由形容詞充當的時候。這用法多見於文學作品。例:我心裡泛起了一股莫名的惆悵。
弊端:
濫用「一+量詞」是翻譯作品的常見現象。不當用而用,不但影響行文,而且會使文章帶上一股翻譯味兒,既有欠簡潔,也予人生硬之感。
要考考自己對「一+量詞」的認識,試做一做。
下面的練習題都有歐化成分,同時又有其他語文問題。請點擊你認為最好的修改方式。
|
下面哪一句修改得最好?
- 一樣物件的存在必然對周圍的環境帶來影響。
| 建議: | 刪除「一樣」。
|
分析: |
- 「物件」是集體概念,前面不應再加上數量詞。
- 作者認為所有物件都必然對周遭的環境帶來影響,因此沒有必要強調「一樣」。
- 例:「學生要用功讀書。」作者認為用功讀書是所有學生都應該做的,如果再在前面加上數量詞,寫作「一個學生要用功讀書」,就不符合漢語的習慣了。
|
- 物件的存在必須對周圍的環境帶來影響。
| 建議: | 改「必須」為「必然」。
|
分析: |
根據《漢語大詞典》,「必須」詞義有三:
- 定要,表示事理和情理上的必要;
- 一定需要,不可缺少(古漢語用法);
- 必定,表示判斷或推論的確鑿或必然(古漢語用法)。
- 用「必須」來表示「必定」是古漢語的用法(見iii)。
- 現代漢語「必須」多表示事理和情理上的必要(見i),也可加強命令語氣(參考《現代漢語詞典》)。
- 原句「物件的存在必須對周圍的環境帶來影響」中的「必須」應改為「必定」或「必然」,表示判斷或推論的確鑿或必然。
|
- 物件的存在必然對周圍的環境帶來影響。
|
比對原文「一樣物件的存在必須對周圍的環境帶來影響的。」,這一句作了以下的修改:
- 刪去「一樣」(分析見選擇一答案);
- 改「必須」為「必然」(分析見選擇二答案);
- 刪去「的」。
分析: |
根據金立鑫(2006,頁58)的研究,句尾「的」主要用來表示「已知」和「確定」,它可以表達「已然」的時體意義。比如「他是昨天回來的」,聽話人已經知道他回來了,但不知道他回來的時間。*
原文是判斷句,並不用來表示「已知」或「已然」。如果要加強「確定」的意義,可使用「是……的」結構,把句子改為「物件的存在是必然會對周圍的環境帶來影響的」。
*可參考金立鑫:〈「是……的」、「是」和句尾「的」的功能及其句法條件〉,載於金立鑫主編:《對外漢語教學虛詞辨析》(2005;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頁46–61。 |
|
作為一個有文化的大學生,我們都要懂得怎樣運用科學知識改善生活,不管我們是來自文學系還是理學系。 |
下面哪一句修改得最好?
- 不管我們唸的是文科還是理科,作為大學生,我們都要懂得怎樣運用科學知識改善生活。
|
比對原文「作為一個有文化的大學生,我們都要懂得怎樣運用科學知識改善生活,不管我們是來自文學系還是理學系。」,作了以下的修改:
- 刪去「一個有文化的」(分析見選擇二答案);
- 宜改變語序,把由關聯詞「不管」帶起的分句移到句首(分析見選擇三答案);
- 改「不管我們是來自文學系還是理學系」為「不管我們唸的是文科還是理科」。
分析: |
- 「來自」後面一般不與學系搭配。改為「不管我們唸的是文科還是理科」較為符合漢語的習慣。
- 原句中的繫動詞「是」多餘,宜刪。
- 使用動詞「唸」,主動的意味更強。
|
|
- 不管我們唸的是文科還是理科,作為一個有文化的大學生,我們都要懂得怎樣運用科學知識改善生活。
| 建議: |
刪去「一個有文化的」。
|
分析: |
- 後面用了複數人稱代詞「我們」,前面就不要用「一個」。
- 句中用「有文化」來修飾「大學生」,會讓人以為作者是想強調大學生有沒有文化取決於他能否運用科學知識改善生活。然而文化包涵甚廣,不懂得運用科學知識並不就等於沒有文化。
|
- 作為大學生,我們都要懂得怎樣運用科學知識改善生活,不管我們唸的是文科還是理科。
| 建議: | 宜改變語序,把由關聯詞「不管」帶起的分句移到句首。
|
分析: |
- 以「不管」帶起的部分稱為「從句」,是相對於主句「作為大學生,我們都要懂得怎樣運用科學知識改善生活」而言的。
- 漢語從句常位於主句之前,因此表示無條件的關聯詞「不管」宜置於句首。
- 然而,自五四運動以來,漢語不斷受到印歐語言的影響,開始出現了主從句倒置的現象。說者或認為這有強調主句及追加語意的作用。
- 這種主從句倒置的句法多出現於文學作品或翻譯作品。以學術論文而言,還是使用正常的語序比較合宜。
|
|
頁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