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學術論文
學期論文的寫作
學期論文、報告、讀書
札記的分別
學期論文的結構
寫作學期論文的七個步驟
(一)小心審題
(二)列寫大綱
(三)搜集資料
(四)修改大綱
(五)精簡點題的引言
(六)組織段落
(七)結論
語法
(一)成分
(二)用詞
(三)搭配
(四)句型
(五)
分句與關聯詞
表達
語言邏輯
歐化句子
(一)濫用「被字句」
(二)濫用後綴「性」
(三)濫用「一+量詞」
(四)
濫用繫詞「是」
中大通識選篇參考書目
語言邏輯
下載列印版本
我們使用語言溝通,除了講求合符語法、遣詞用字恰當、表達清楚以 外,還要注意是否合符邏輯。所謂合符邏輯,即合乎常理,不會前後矛盾。日常語言中的邏輯是一種廣義的邏輯,與邏輯學所說的嚴謹的邏輯推理不盡相同,語言作 為一種交際手段,也有非理性、非邏輯的特性,然而,合乎邏輯仍然是語言的基本要求。
下載列印版本
試看看下面的例子,哪裡不合日常語言邏輯?
人可以質疑科學知識,卻不能生活在一個沒有科學的世界。例如天氣報告可以幫助你議定未來的行程,醫學藥物幫助你抵抗疾病,加減乘除更主宰 著閣下每天的貿易......你未必知道箇中的原理或來龍去脈,但它是陪著我們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分析
「人
可以
質疑科學知識,
卻不能
生活在一個沒有科學的世界。」
「
能......卻不能
」這種句式一般在以下兩種情況中使用:
陳述客觀事實
,如「藥物能延長人的壽命,卻不能使人長生不老。」
表達個人看法或判斷
,如「士可殺,不可辱。」「飯可以吃太飽,話卻不能講太滿。」
或者同時表達二者
:「喝酒能讓人暫時忘憂,卻不能解決問題。」
上面
「人可以質疑科學知識......」
一句屬 於哪一種?
陳述客觀事實
如 果同學是要陳述客觀事實,則這一句後面的例子就是在提供證據,證明人「不能生活在一個沒有科學的世界」。那麼,後面的證據充分嗎?我們是否不能生活在一個 沒有「天氣報告」、沒有「醫學藥物」、沒有「加減乘除」的世界?
我們當然可以不看天氣預測就出門,只是行程可能不那麼順利而已;沒有醫藥我們仍然可以生活,只是生病也許會痛苦一些,命也沒那麼長。因此,這些例 子都不能證明「人不能生活在一個沒有科學的世界」這一句話。
表達個人看法或判斷
如果同學是在表達一種個人看法或判斷,後面的例子也不夠 說服力,不足以支持「卻不能生活在......」這樣一句強烈的判語。
修訂
如何可以避免上述與事實不符又欠說服力的陳述?我們大概可以這樣說:
「人可以質疑科學知識,我們的生活卻往往離不開科學。」
「卻往往離不開」沒那麼武斷,下面的例子也足以說明我們的生活如何「離不開」科學。
其他語文問題
……。
例如
天氣報告可以幫助你
議定
未來的行程。
「
例如
」一般緊接要舉例說明的事物,不會用作一句句子的開頭。
舉例:「我喜歡的運動很多,
例如
跑步、跳遠、打籃球等。」(《重編國語辭典 修訂本》)
「
議定
」是商量討論然後決定。用在這裡有點言過其實,用「決定」較合情理。
加減乘除更主宰著閣下每天的
貿易
。
「
貿易
」指商業買賣,一般不用作個人層面的活動。此處用「經濟活 動」較合適。
你未必知道箇中的原理或來龍去脈,但
它
是
陪著
我們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代詞「
它
」指代不明。同學認為我們生活不可缺少的是
各 種
科學知識(天氣預測、醫藥、數學等),不能用單數詞「它」替代。
「……是我們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陪著
」多餘。
在正式回答題目之前,我希望先為科學教育作一個基本定義,以免回答流於片面及以偏概全,增加評論的一致性。
分析
「為科學教育作一個基本定義,以 免回答流於片面及以偏概全」
「
下定義
」的目的是「避免回答流於片面及以偏概全」?
《漢語大詞典》對「
定 義
」的解釋是:「對於一種事物的本質特徵或一個概念 的內涵和外延所作的簡要說明。」我們對某種事物或概念下定義,目的在
界定 範圍,方便說明
,以免東拉西扯,偏離主題。換句話說,是要
集中焦點,收窄 範圍
,而
不是要「全面」
(不片面、不以偏概全)。
因此以上兩個分句在語意上
前後矛盾
。
修訂
原句可以修改為:
「為方便討論,我想先為科學下一個定義。」
其他語文問題
在
正式
回答題目之前……
撰寫論文、回答題目還分「
正式
」、「
非正式
」?「正試」在這裡明顯多餘,應刪。
……
作
一個基本定義……
應該是「
下
」一個基本定義。
......
以免
回答流於片面及以偏概全,
增加評論的一致性
。
上述寫法容易造成誤會,以為「以免」一詞統攝兩個分句:以免回答流於......,(以免)增加......。暫且不論 上面的句子是否合乎邏輯,若要表達清楚,我們需要加入一些補充詞彙:
為科學下定義,
以免
討論流於片面及以偏概全,
並希望藉此
增加討論的 一致性。
「
增加討論的一致性
」也不通:「意見」可以一致,「討論」則不需要一致。
「
增加......的一致性
」屬
惡性歐化
。「希望討論更集中」, 或「希望意見更一致」更好。
人力有窮,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成為科學家。
分析
「
人力有窮
」是一句概括陳述,指出一種普遍的、相同的狀況:人的能 力有窮盡。可是,下一個分句說的卻是個別現象(「不是所有人」)。我們換個方式說這句話,問題會更清楚:「
人力有窮,有些人可以成為科學 家,有些人不能成為科學家。
」「人力有窮」並不能引出後面兩句分句,它們之間並沒有必然的邏輯關係(因果邏輯)。
修訂
「
人力有窮,我們不可能每種學問都精通。
」(「人」與「我們」指涉相同的對象,前後分句陳述普遍的狀況。)或者:
「
人的天賦各異,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成為科學家。
」(「天賦各異」說明了為什麼有些人可以成為科學家,有些則不能。)
有科學家認為地球上的石油存量只夠我們使用50年。50這數字是否有科學根據?若答案是否定的,學生可假設正確答案,然後用科學的方法去 發現及尋找證據證明自己的假設。
分析
「學生可
假設
正確答案」
既是「
假設
」, 即
未經證明
,怎麼能夠是「
正確
答案」?
應該改為:「
學生可根據更多的資料,提出假設,然後用科學的方法驗證。
」
其他語文問題
然後用科學的方法去
發現及尋找
證據證明自己的假設。
「
發現及尋找
」語序錯誤。應該先「尋找」後「發現」。然而,這裡 「尋找及發現證據」也顯得累贅,「尋找證據證明......」意思已明晰,「發現」一詞可刪。
頁首
© 2010 香港中文大學自學中心 版權所有。